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学习的新常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学过的旧常识,一定会累,所以应该注意劳逸结合。
1.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一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2.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二
1、电解的原理
电解的定义:
在直流电用途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3.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2Cl2+2Ca2=CaCl2+Ca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2+CO2+H2O=CaCO3↓+2HClO
4.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减少温度、增大压强或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高压既有益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施的需要也高,故压强不可以特别大。
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离别出去,能维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合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实际转化的比例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探寻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合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使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5.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五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肯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依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常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6.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六
1、状况: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
醋酸;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7.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七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缘由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经历,减少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升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特征: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水平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备选择性。
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可以改变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
8.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八
1.有机物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部分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具备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溶剂,既能溶解很多无机物,又能溶解很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医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反应速率。比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升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由于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愈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些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但在稀轻金属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硝基苯
9.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九
1、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个时候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渠道无关,假如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10.高中二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十
化学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Cu绿色、Ca砖红、Na+、K+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很多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很多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很多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